![]() |
平臺簡介: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整合全社力量推動健康中國行動,服務國家戰略。“新華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是新華社打造的醫療健康領域的全新信息服務平臺,致力于服務醫藥大健康品牌創建進程,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助力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推動健康中國行動。 |
第四屆進博會將首次設置生物醫藥專區,進一步聚焦重點發展產業,與廣大參展商、采購商共話健康未來,共享進博機遇。
為進一步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工作將重點推進8項工作。
自2月1日起,包括新增試點在內的27個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省份實現互聯互通,啟動試運行。
記者調查發現,一次賣卵的價格由年齡、學歷、外貌決定,17至28歲的女性卵子價格在一萬至三萬元不等。引誘女大學生賣卵是整個“黑市”第一步,產業鏈后端的違法行為更加觸目驚心。專家呼吁全面規制依法打擊。
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一直在密切關注抗疫進展,并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了樊代明院士。【閱讀】
北京市政協委員、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軍近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建議建設北京原創新藥中心。【閱讀】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懷著難以言狀的感情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閱讀】
變美,無論對于男性還是女性,都頗具吸引力。一份報告顯示,男性在變美這件事上更舍得花錢,平均客單價是女性的2.75倍。
2021-02-26 10:39深度
國家藥監局日前在就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中透露,已附條件批準我國2個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應急批準5條技術路線共16個疫苗品種開展臨床試驗,其中6個疫苗品種已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2021-02-24 09:54深度
22日傍晚,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我國西南地區首例安裝純國產第三代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的患者順利出院,這項技術的實施為中國西南地區重癥心衰患者帶來了福音。
2021-02-24 09:54深度
專家認為,未來3-5年國內對于生物類似藥的臨床替代需求將更為明顯,建議集中采購應提前開展政策研究,同時充分考慮生物類似藥相似性、產能供應穩定性和臨床可替代性等特性。
2021-02-10 09:05深度
近日,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人民衛生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系列教材簽約儀式暨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2021-02-10 08:50深度
國家醫療保障局1日發布消息稱,新增山西、內蒙古等15個省區作為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開展普通門診費用(不含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試運行。
2021-02-03 10:18深度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明確要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2021-02-03 10:12深度
1月26日,北京市大興區啟動第二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共設立310個檢測點,分布于區內20個鎮街以及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2個基地等地區。
2021-01-27 09:02深度
2月23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內已經連續多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疫情防控整體形勢比較樂觀。特別是到了三月份春暖花開,疫情會進一步平緩。”
2021-02-24 11:10深度
宋玨嫻表示,醫療是民生,神經科又是老齡化社會最熱門的醫療科室之一,“創作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向觀眾展現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對神經內科疑難重癥患者的救治”。
2021-01-26 09:51深度
12月18日至20日,以“探討在新冠疫情下全球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與發展,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奮斗”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在廣州舉辦。
2020-12-23 08:26深度
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發展量的同時更加注重質的問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020-12-23 08:55深度
侯峰忠強調:“器官捐獻移植工作不是簡單的醫療行為,也不是簡單的社會工作,而是融合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會性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和支持。”
2020-12-23 08:55深度
近日,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保健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為學術支持的《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2020》課題正式發布。
2020-12-02 09:04深度
11月16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應邀來新華社,圍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砥礪奮進初心使命”,做了題為《弘揚抗疫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的專題報告。
2020-11-18 09:29深度
10月1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支部、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主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委員會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主題黨日活動暨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平臺上線儀式在該校東莞校區體育館舉行。
2020-10-13 22:00深度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近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 腸鏡等內鏡檢查的普及率較低,是導致我國結直腸癌高發的主要原因。
2021-02-10 09:07深度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毛以林表示,中醫藥的生命力在于療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研究闡析證候本質、中藥和方劑治療疾病作用機制非常有必要,但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2020-11-25 08:42深度
日前,由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健康老齡化研究與施策(2020)》發布會在京舉行。藍皮書指出,未來30年中國人口將進入快速老齡化的關鍵時期。
2020-10-28 08:13深度
10月26日,黃河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探尋黃河之美”啟動儀式在青海西寧隆重舉行。活動期間,金水寶制藥總經理朱承紅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
2020-10-26 15:00深度
當前,我國仍處于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談及未來疫情發展走勢及防控措施,曾光認為,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2020-09-29 17:47深度
每逢夏秋換季,也是胃腸道不適的高發期。專家提示,除注意飲食和保暖外,還需加強鍛煉、調節情緒。
2020-09-09 08:23深度
一場大疫,一場大考。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中,醫護人員逆行而上,用熱血守護人們的生命與健康。一次最美的逆行,讓醫護人員對于醫者的使命,有了更深、更透徹的了解和感悟。
2020-08-19 09:00深度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抗擊新冠疫情下,我國大力加強公共衛生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耐藥細菌的管控,把它作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08-12 08:56深度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業界引發積極反響。
2021-02-24 09:40深度
本文節選國醫大師孫光榮先生回復全國中醫藥優秀人才培訓項目學生群內弟子們拜年的春節賀信。信中,孫老談到了疫情下中醫藥發展的幾點思考,值得一讀。
2021-02-24 09:05深度
多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應加大對民族醫藥的挖掘和篩選,加強基礎性研究,準確定位,并加大療效好、適應度高的藥物開發。
2021-02-10 08:53深度
目前中醫學有兩種普遍的臨床承載模式,一是醫院模式,一是診所模式。我國歷史上很長時期內,只存在診所模式這一種。隨著近現代醫院的涌現,醫院模式逐漸成為主體,診所模式成為其補充。
2021-02-10 08:50深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近日發布公告,要求進一步規范“清肺排毒湯”使用及生產。
2021-02-03 10:09深度
據了解,截至目前,大方縣食用菌種植共4.7萬畝,為了讓廢棄菌棒處置得當,不產生污染源,大方縣食用菌專班將積極協調,打算將巖黃連種植在全縣范圍內推廣。
2021-02-03 09:52深度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醫理論在對人與疾病的認知上,同時具有整體觀、辨證觀、平衡觀和人本觀。其中,以整體觀為統領,為首要。
2021-02-03 09:48深度
岷縣曾是國家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這里海拔高氣候陰涼,種植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生計,是西北中藥材主產區之一,尤以“岷歸”馳名中外,被稱為“千年藥鄉”。
2021-01-27 08:53深度